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吉林省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的目標和任務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3-05-10 10:44:35瀏覽次數:3145
地大熱能:近日,吉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吉林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在系統總結吉林省地熱資源基本情況和勘查開發利用現狀基礎上,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地熱資源勘查開發的目標和任務,對地熱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以及關鍵的工程技術進行了規劃部署。
吉林省地熱資源豐富,主要類型有水熱型、淺層地熱能和干熱巖,具有分布范圍廣、類型齊全、潛力大等特點。同時,地熱資源儲量較豐富,受自然條件影響,開發利用成本較高,砂巖熱儲回灌難度較大。吉林省地熱資源開發主要存在基礎工作滯后;勘查難度大、風險高、程度低;地熱資源開發程度不高;地熱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干熱巖勘查嚴重滯后等問題。
《規劃》根據吉林省地熱資源類型、勘查開發現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生態強省戰略要求,結合吉林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規劃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分區,確定為鼓勵勘查開發區、一般勘查開發區和禁止勘查開發區。
在勘查工作部署方面,《規劃》重點對水熱型地熱資源進行勘查,開展伊舒斷陷盆地水熱型地熱資源綜合評價、吉林省水熱型地熱資源總體評價。開展吉林省松遼盆地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吉林省長白山區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圍繞城鎮對淺層地熱能資源進行調查評價,啟動干熱巖勘查評價工作。
針對水熱型地熱資源勘查,規劃對松遼盆地、長白山區域地熱異常區等地熱資源條件較好勘查空白區且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強烈的地區開展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開展伊舒斷陷盆地水熱型地熱資源綜合評價,全省水熱型地熱資源總體評價,提高地熱田勘查精度。勘查項目136個,適時開展探礦權出讓。在淺層地熱能調查評價方面,開展38個縣市、996平方千米淺層地熱能資源勘查評價。在干熱巖(熱干巖)勘查領域,開展伊舒斷陷盆地、松遼盆地中央凹陷區、長白山區域及長春市周邊適時啟動干熱巖(熱干巖)勘查評價。
地熱資源供暖領域,《規劃》積極支持鼓勵開發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重點推進中深層地熱資源包括水熱型和干熱巖(熱干巖)地熱資源供暖,鼓勵各地開展中深層地熱能集中利用示范項目,采取“取熱不耗水、完全等量同層回灌”或“密封式、無干擾井下換熱”技術開發利用中深層地熱資源,鼓勵推廣“地熱能+”多能互補的供暖形式,探索推動地熱能供暖納入城鎮集中供熱管網。 “十四五”期間,吉林省實施永吉縣萬昌張家屯地熱開發利用重點工程。
地熱資源旅游康養方面,擴大地熱資源應用范圍和市場規模,發展地熱旅游、休閑娛樂,創建地熱品牌,發揮醫療價值,發展地熱療養產業。推動永吉縣一拉溪鎮貴張村地熱開發利用、龍井市琵巖山高麗湯泉地熱開發利用、敦化市江南地區六鼎山地熱資源開發利用。
為加強規范管理,《規劃》進一步規范地熱資源礦業權管理,礦業權全部采用競爭性出讓并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嚴禁將礦產地化大為小和分割出讓,鼓勵地熱田凈礦出讓。不斷提高地熱田勘查精度,核實已建礦山地熱資源儲量,及時調整地熱田開發規模。建立水熱型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開發利用與管理監測體系,完善地熱資源地熱流體動態監測系統。
推進示范區建設,《規劃》鼓勵各地建設地熱資源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鼓勵各地開展地熱能與旅游業、種養殖業及工業等產業的綜合利用、地熱能梯次開發利用以及地熱能開發運營與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相結合,總結各地區可復制、效果好的地熱能開發實踐經驗,及時推廣典型案例。
《規劃》重點強調要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在條件適宜區推廣密閉式“井下換熱”技術應用,嚴格控制對地下土壤、巖層和水體干擾。積極開展中深層地熱人工壓裂對井技術先行先試,加強中深層井下換熱技術、工藝及使用條件綜合研究。開展地熱資源尾水處理技術研究,開展集中采灌井群科學布設研究工程,鼓勵企業會同科研院所對地熱能資源評價技術、中高溫熱泵壓縮機、高性能管網材料、礦物質提取等關鍵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地熱能利用關鍵技術產業化進程。
《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適宜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機制體系。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取得新進展,建立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積極實行地熱資源礦業權凈礦出讓,盡快完成探礦權向采礦權轉化。完善地熱資源地熱流體動態監測系統,提升地熱資源信息化水平。形成全省地熱資源勘查有序、開發合理、利用高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2030年,持續推進地熱高質量發展,強化地熱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技術創新,地熱資源勘查程度進一步提高,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顯著提升,地熱資源管理和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地熱資源勘查、開發體系規范,地熱開發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地熱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基本完善。